• 资讯

招商分类

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 科技

魏晋时期鼓吹恢复五等爵制的意义与目的何在?

2023-10-01 09:26:14 20

五等爵制与汉代的爵制不同,汉初爵制与景帝、武帝后的爵制又不同。曹操想称帝,先要获得王公爵位。他想做的是汉初诸侯王,或者说汉初诸侯王已经可以满足他的需求。然而按照制度他无法获得汉初诸侯王的地位,所以要以五等爵制作为借口。宗法分封与军功爵制周代以五等爵即公侯伯子男分封王族子弟及部分功臣与前朝王族,按爵位

五等爵制与汉代的爵制不同,汉初爵制与景帝、武帝后的爵制又不同。曹操想称帝,先要获得王公爵位。他想做的是汉初诸侯王,或者说汉初诸侯王已经可以满足他的需求。然而按照制度他无法获得汉初诸侯王的地位,所以要以五等爵制作为借口。

宗法分封与军功爵制

周代以五等爵即公侯伯子男分封王族子弟及部分功臣与前朝王族,按爵位不同获得大小不等的土地以立国,这些封国的君主有世袭行政权,也有拱卫周室的义务。

在诸侯封国内,则有卿、大夫、士,按《白虎通》定义,卿与大夫可称为内爵

这种分封与权利世袭主要基于血缘关系,因此不妨概称为宗法分封。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的崛起,基于血缘关系的五等爵制衰微,基于功劳的军功爵制产生并逐渐取代了五等爵。质言之,以往获得爵位在于血缘,如今平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权利不再完全被贵族垄断。

宗法分封与军功爵制的区别,不单是获封渠道的不同,性质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宗法分封重在赐予土地与人民,是以血缘关系为枢纽建立属国来维系自身统治。军功爵则是单纯的奖赏,是天子对于直属臣子的报酬。秦汉二十等爵制中,除了最高一级的列侯有封国,其余都是食租税或享有某些特权。

在战国群雄中秦朝军功爵制最为完备,这也是其统一天下的重要因素。相比于汉朝而言,秦朝爵制更加注重奖赏而无封地,无论哪一级爵位都是没有封国的。

李斯反对分封时说: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秦朝认为周朝灭亡是因分封,导致诸侯混战烽火不休,欲矫其枉则让天下皆为郡县,不论王族子弟或功臣诸将都只能获得赋税赏赐,即便封列侯也没有封国。

矫枉过正,秦室子弟的确「甚足易制」,胡亥谋得帝位后轻易诛杀诸公子。陈胜吴广起义后,秦朝没有属国拱卫,迅速灭亡。

汉代爵制的演变

汉承秦制,军功爵制也是如此。刘邦在秦制的基础上又恢复分封制,也就是在军功爵制以外恢复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

汉书·诸侯王表》: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所谓「二等」之爵,或许可以理解为「二类」,因为功臣侯与子弟王体系不同,前者是军功爵,后者属于宗法分封。

为何两种体系并存?这里有很深的沿革。

秦始皇统一天下,最高统治者定号为皇帝,这或许意味着军功爵中可以有王爵的存在。毕竟二十等爵制中以侯爵为最高,也是因为君主爵位为王,无法再封更高的爵位。

秦末之际,就存在「以功封王」的思想,这与六国后人为王的思想产生矛盾。

《史记·陈涉世家》曰: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

陈胜非楚国王室却立为楚国,理由是率兵诛秦,这是典型的以功封王思想。然而六国王族的影响力很强,范增认为陈涉失败是因不立楚后,劝项梁立楚怀王之孙为楚王以从民望。其后除了燕国,赵、齐、楚、魏、韩五王都是六国王族。楚怀王与诸侯约「先入关中者为秦王」,即以功封王仅限于被灭掉的秦,关东六国仍旧以旧王族掌权。

若事情如楚怀王所愿发展,恐怕以功封王的思想要被压制,变数,在于项羽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

项羽因后于刘邦入关而恼羞成怒,索性否认怀王之约,以其无「功伐」为由不用其命,但在名义上还是将怀王尊为义帝。帝之下有王,项羽遂施行以功封王,承认关东六国旧王的同时又立自己与诸侯将为王。

刘邦讨伐项羽时,联合诸王,统一天下后承认、册封了八位异姓诸侯王。在这一时期,以功获封发展到极点。不仅诸侯王得立由此,连刘邦立为皇帝也是因其功高。

高帝十二年诏书曰:

吾立为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于今矣。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之亲,或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赋敛,女子公主

所谓「上致之王」即异姓诸侯王,「次为列侯」即一百四十三位功侯,这些列侯皆有封国,只不过他们仍是直系汉臣。剩下的不足以封列侯的,则获得一定的食邑。

然则在高帝十二年,以功封王实际已经不存在了。刘邦在此前消灭了除长沙王以外的所有异姓王,继而封刘氏亲族为王。

汉书·外戚恩泽侯表》:

故誓曰:“非刘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此即所谓白马之盟,是刘邦立刘氏为王后的盟约。按照约定,只有刘氏可以为王,有功之人才可封侯。这意味着王爵已成为基于血缘的分封,不再作为赏功的一级爵位,异姓之人功劳再大也是不能封王的。

所以汉十二年后汉朝封爵的两个体系是:

1.诸刘以血缘关系获封的王、侯。

2.臣子以功获封的二十等爵,最高为列侯。

这两个体系中的王、侯,对自己的封国都有一定的行政权,而诸刘王国因范围极大,又有军队,对汉中央拱卫的同时显然也是威胁。故文帝、景帝、武帝三朝都打击同姓诸侯王,直到将他们彻底击垮。

《汉书·诸侯王表》曰:

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景帝、武帝之后,诸侯王被剥夺了行政权,只能在封国内获得衣食租税。

东汉立国,大体不改旧制。

魏晋鼓吹五等爵制的目的

上面介绍秦汉爵制变迁,意在说明曹操所面临的局势。按汉朝封爵的两种体系,若以军功爵封,最高止于县侯,曹操早已达到。若以血缘关系,曹操不姓刘,况且即便封王,按制度只能衣食租税,没什么意义。

曹操要做汉初诸侯王,有行政权的。文帝不就是以代王入为汉帝的吗?只要获得汉初诸侯王的地位,便有资格接受禅让。然而曹操毕竟不姓刘,无法封公封王。

这时候,鼓吹五等爵制便有了意义。一是五等里有公爵,二是按五等爵制分封的是土地人民,与汉初诸侯王一样,有行政权与拱卫中央的能力,不惟食租税而已。

汉帝封曹操为魏公诏曰:

……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魏国置丞相已下群卿百寮,皆如汉初诸侯王之制。

这份诏书以齐、晋拱卫周室举例,实质亦鼓吹五等爵的作用,「藩卫王室」即曹操封公建国的理由,按五等爵制,魏公国享有土地与行政权。诏书还特意强调,魏国置百官,像汉初诸侯王的制度一样。

尔后司马氏照葫芦画瓢,也鼓吹五等爵制。且看魏帝封司马昭为晋公诏书:

……昔先王选建明德,光启诸侯,体国经野,方制五等。所以籓翼王畿,垂祚百世也。……晋国置官司以下,率由旧式。

可见,鼓吹五等爵的主要目的,在于突破旧有爵制的限制,实现自己篡位称帝的野心。

其后司马氏大肆恢复五等爵,个中原因大略也不出拉拢亲族近臣以拱卫中央并压制地方势力。当然,晋朝也不算真恢复五等爵,诸王也仅是衣食租税而已,与曹魏没有太大区别。诸王真正的权利来源,在于出镇制度

联系电话:400-888-9999 联系传真:400-888-9999 E-mail:xxxx@admin.com
(c)2008-2020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